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写给好朋友杨敬之的一封信,文中对朋友家遭逢火灾、财物殄灭的残酷现实表示同情和慰问,同时又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受害者进行开导劝慰,鲜明表达出作者自由旷达的人生观。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注释】
①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   
②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又称之为“瀡”。   
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⑤奋其舌:极力说话,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奋,鼓动。   
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柳宗元的好友。   
⑦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名。   
⑧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人的嘴。   
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炀: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衔: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黔: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吊:慰问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B.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
A.①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3)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5.当听到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后,柳宗元不但不去慰问,反而祝贺,还写了这封祝贺信,为什么呢?
【参考答案】
1.C(黔:用作动词,可译为“烧焦、变黑”)
2.B(B项中的“其”均为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A①副词,可译为“竟然”;②副词,表判断,译为“是”。C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代词,可译为“知识和道理”。D①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②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因而”)
3.D(③王参元家遭到火灾后,他的才能可以显露出来,他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⑤人们都会谅解王参元,而且会宣扬他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他说公道话了。⑥主持科考的官员才能给他公正的判断而不畏惧。①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②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王参元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④这是火神对王参元的帮助)
4.翻译句子:
(1)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2)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3)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5.柳宗元这种看似违背常情的作法,实则是愤世嫉俗。王参元遭到诽谤而不得伸,赤贫如洗后便没有了可造谣的借口,才能得到公平待遇。作者借此既同情、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也抒发了自己受谗遭贬的郁愤。
二: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
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或将大有为焉/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①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①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3分)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3分)                                                   
参考答案
8.C(应该是“赞扬”,从短语结构可知“彰”是动词,而“明显”是形容词。)
9.B(A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靠、凭借。B都是句末语气词,译为“啊”“呢”均可;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由于。D①介词,于、比;②介词,在。)
10.B“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属于无中生有。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也使得作者还无法看到这一点,他将一切原因归于“小人”。)
11.⑴您一向辛勤地奉养(双亲),让他们每天愉快地生活(早晚问安让他们快乐),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采分点:①补充双亲;②乐,使动用法;③朝夕,早晚,代指每天;也可理解为早晚问安。④倒装句式。)
⑵可现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采分点:①被动句式;②涤荡;③举)
⑶您的真相(真实才能)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帮助)您啦!(采分点:①其实;②判断句式;③相;④吾子。)
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吊:慰问
B.于是有水火之孽       孽:灾祸
C.非特负足下也         特:只,仅仅
D.宥而彰之             宥:藏
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不给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若入前为寿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京 城 人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
20.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D(“宥”的意思是宽容、宽恕)
17.答案:C(A项分别为“或许”“有的人”;B项分别为“即使”“虽然”;C项为“……的原因”;D项分别为“比得上”“你”)
18.答案:A(“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油和面都没得吃了”是作者的猜测,原文中有“果”“或”的表述。)
19.答案: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可断可不断。)
20.答案:(1)您殷勤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得分点:“奉养”、“望”、宾语前置)
(2)但我有时在同事中称赞您几句,还是有相视而暗暗讥笑我的人。(得分点:“称道”“行列”“窃”)
【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道路遥远,信里说的简略,我还不能了解灾情程度,如果(家产)荡然无存、毁灭殆尽,那就是我更要向您贺喜的原因。
您一向勤勉地奉养双亲,把这样的日子当做快乐,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自给,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非常惊骇。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才从一开始就要遭遇种种厄运、困境,种种令人震惊的恐怖之事,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身心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这种说法过于笼统、怪诞而虚妄,即使圣人也不会把这种说法当做确定的事实,所以后来我就(对火灾的危害)感到怀疑。      凭您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的学识),像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的人,却在仕途晋升上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来取得显要地位,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家有很多钱财,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因为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猜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些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  
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偏爱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运地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有人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地笑。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那么耀眼,平时的好名誉没能树立起来,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幸好您家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烬。烧黑了您家的屋宇,烧红了您家的墙壁,让人们看到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家庭的真实情况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恢复了好的名誉。(火神)不仅帮助了你,还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它。如今我所说的这些道理(竟然)是这样,和古人说的有所不同,所以我本来准备慰问你,却改变(主意)而向你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这封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
赏析:
本文标题下笔诙奇,出人意料,颇有悬念。王参元是鄜坊节度使王栖曜的小儿子,是作者柳宗元的朋友,朋友家里“失火”,生活失去着落,作者不去劝解、安慰,反而要“祝贺”,实在是“奇特尤甚”(清·过珙《详定古文评注全集》卷七)。
文章开篇,先交代自己从朋友杨敬之处得到王家失火的消息,作者描写了自己听到消息时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始”“中”“终”,从时间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失火”一事的认识过程;“骇”“疑”“喜”,则形象地交代了思考的结果,简洁地概括了为什么要把“安慰”改为“庆贺”的原因。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纲领。
文章接下来就从“始骇”“中疑”“终喜”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一一进行了说明。
王参元家里经历了一场火灾,连日常生活用品也被烧得一干二净,一个“唯恬安无事是望”的人遭此一劫,确实让人感到很是不幸,让人骇怕,柳宗元起初也是这样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自然反应。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接着分析“中疑”的原因。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子以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柳宗元认为,这样的等待过于长久,也是“荒诞无稽”的,对于一个有志向抱负的人而言,这样长时间的等待是一种折磨,一种生命消耗。王参元所遭遇的这场火灾是否是“福”,是否预示他将要接受“大任”,看看王参元目前的处境,柳宗元并不认为“火灾”与“大有为”“能光明”之问有必然的联系。另外,柳宗元自己也命运多舛,对这类凡人相信的说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因此他表示不解,表示怀疑。
第三层,具体分析“终喜”的原因,这是全文的重点。王参元勤读古人书,认真创作文章,擅长小学研究,是个“多能”的进士,凭他的学问才识,早就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济世救民”的才干,但到如今依旧是“进不能出群士之上”,郁郁不得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王参元无由施展才能呢?作者把笔锋一转,直接刺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渐次展露行文的真正用意。
原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当时之士追求“好廉”的虚名,明明知道王参元的才干,但因为王家有财,怕推荐了王参元就被人说是接受了贿赂,从而影响自己的名誉仕途。作者自责自己也不能免俗,虽然担任“天子近臣”,也怕别人“窃笑”,所以,心里虽然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不满,但也只是“痛”而已,只能表示无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猜忌横行、俗见混乱、积毁销骨的不合理现象,也流露了作者对怀才不遇之士的深切同情。
如今一场大火,烧掉了王家的财产,却也让王参元摆脱了多财的累名,也可算是种“幸运”,终于有机会可以推荐他了。“则仆与畿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这看似滑稽可笑的话语中包含着无尽的悲哀。明明相知多年,也充分了解王参元的才学,但终究没有帮助朋友发挥才能,这不能不说是种悲哀。因此这次王参元家失火,虽然家产荡然无存,但人们自可毫无顾忌地与他交往,为之延誉,这正好为王参元扬名提供了大好机会,故值得庆贺。柳宗元庆贺王参元家遭遇火灾,正是意图借这常人看来十分“别扭可笑”的想法来有力地抨击不合理的社会风气。正是因为今后可以“咸得开其喙”“授子而不栗”,所以反而“大喜”了。
接着,作者引用古人的事例来进一步表明自己真实的想法。《左传。昭公十八年》载,宋、卫、陈、郑灾,陈不救火,许不吊灾,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现在自己面对朋友家遭遇火灾,不仅不“吊”反而过分地“贺”,这样的做法貌似与古人的“不吊”相同,但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柳宗元声明自己上面所说的是愤激的反话,做的是“反事”,并不是真的希望朋友家遭遇火灾而倾家荡产。“颜、曾之养”分别指颜回和曾参的言行。《论语·雍也》中记有“子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庄子·让王》说“曾子居卫,绲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这两位儒家杰出人物的言行都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境界。柳宗元引用这两位古代贤人的事例目的是鼓励朋友要学习先人的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的高尚品德,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志趣。这两处典故的弓l用把自己的劝慰、朋友的想法和盘托出,语言简洁但富有趣味。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这封信,作者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在幽默的笔调中寄寓着很深的感慨。情趣事趣皆出,令人回味再三。
《国语·晋语八》有“叔向贺贫”一节,写韩宣子忧贫,叔向反倒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于是叔向发表了一番议论:当年栾武子贫而有德,国家赖以为安,其子孙也受到庇护;邵昭子富而无德,“恃其富宠,以泰于国”,结果“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一朝而灭,莫之哀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之不暇,何贺之有?”叔向以贺贫为由,围绕富与德的轻重,引出深刻的道理,文章平易中肯而又风姿摇曳,娓娓动人。本文在表达技巧方面与“叔向贺贫”颇有相通之处。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餐饮品牌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